香港人口继续负增长,11 万居民外迁,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?
自从香港2020年步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后,人口下滑速度进一步加剧。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30日(下称“2022年中”),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29万人,与2021年年中的741万人相比减少1.6%,跌幅也较2021年同期增加0.4个百分点。
香港人口继续负增长 11万居民外迁十多萬人之中確實有一部分是北上大陸,
很多都是只是表面擁有香港身份證但其實所有資產都是在大陸的.你可以想像為由一線城市回去老家的狀態.
普通香港百姓無論去外國還是去大陸其實根本就是從頭開始.
好事,我一向提倡应润则润。
坐不了民航还坐不了集装箱?
这11万是人口减少量……
如果人口减少都算“外迁”的话,那这11万里,光在疫情中“外迁”去火葬场的超额死亡,就快2万了……
死亡人数从五年前的4.54万人逐渐上升至最新的6.16万人。
这时间段里只有2022年2~6月这四个月在“共存”,就超死了1.6万人……
相比地府,英国可能还真不是主流目的地……
内地居民赴香港定居,每日有 150 个俗称「单程证」的配额,每年大致 5 万。据统计,25 年来透过此方式移入香港的内地人达 1,099,581。
单程证多为结婚或家庭团聚,除此之外在港求学的内地学生成为永久居民的数量也不少,每年超过一万人。
香港还有吸引全球人才的「优才入境计划」,如今配额翻倍,增加至 4,000 人,获批的内地申请人超过九成,申请门槛比多数发达国家低:

以上便是香港新移民的三大来源。这就不难解释,考虑到出生和死亡人口,回归后有超过 150 万人成为香港永久居民,其中大多数为内地人:

今时今日,香港有超过三成的人在内地出生(2021 普查为 30%[1])。除了个别在港中资机构的,拿了三颗星身份证依旧抗拒学习广东话外,多数人看起来跟普通香港人没什么两样了:

这些人才是爱国爱港的基本盘。哪里人一多总有个别大聪明,没必要挖苦少数香港人恶劣的生存环境,或对他们通关的期盼冷嘲热讽。虽说这三年,深圳河两岸的情侣差不多都分了:D
11 万人外迁,我没找到准确的目的地统计。
当然有不少去了美加澳英,这恰好说明特区身份也是世界公民。
香港不限制本港居民进出,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一经确认就不能放弃,离开多久都可以无条件入境香港,相信也有不少人出去后,才发现香港其实也不错。
基于本港人口概况和我的观察,确信回内地定居还是大头。根据回乡证上边的几个字,香港居民虽然没有绝对入境内地的权利,但有永久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权,不用从头开始。
「通常居住」于广东省的港人就有五十多万,深圳小区一栋楼扫一次黄肯定有几个拿香港身份证的:

嗯,回乡证和台胞证,是一种特殊的永久居民身份,和香港身份证、特区护照一起组成的 package,叫做人生的「选择权」,再申请个美国签证,蓝星上不能去的地方不多了。

总结就是,香港是高度老龄化的社会,一直没放弃吸引优秀人才,有出有入很正常。
这弹丸之地在地球上那么渺小,平常心看待即可。
自八十年代開始,香港一直有人移居海外。主要原因,是覺得不合適外地生活的話,隨時可以回來。
移民,不會取消香港居民的資格。
八十年代,移民最多的地方是加拿大,在加拿大住滿兩年(俗語所說坐移民監),就入籍加拿大,覺得生活不合適(賺錢不易),就回流香港。
有些什至走法律漏洞,避開坐兩年移民監,到加拿大後,要出境,先到美國,再由美國出境,用香港身份證入境。加拿大沒出境記錄。
所謂走,就是拿多一層身份保障。如果香港立例,拿取外國護照,就要取消香港永久居留權,走的人就會衡量值不值得。
所以,現在所謂移民,並不是放棄香港身份。既然移民降低資格,為什麼不移?
正如內地,亦有一批人拿到香港永久居留後,仍保留內地戶口。有這些的好事,就算你有北上廣戶籍,你會不會拿香港戶口?
所以,這段時間,移民,是正常的事。